
联系我们
江苏省超声技术质量控制中心
联系人:殷林亮
电话:0512-62362333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道前街26号 苏州市立医院超声诊断中心
江苏省妇科超声检查及质量控制方案
2023-03-02一、 子宫
(一)子宫超声检查规范及质量控制方案
1、操作规范
(1) 检查前准备
1)检绝经前患者,备注末次月经的时间;绝经后患者,备注绝经的时间
2)备注相关的手术史及药物治疗史
3)腔内超声检查,需排空膀胱;经腹部超声检查,需适度充盈膀胱
(2) 检查技术
1)经阴道超声检查:
观察子宫内膜、宫腔及子宫肌壁病变;常用探头频率为4-9MHz;
2)经腹部超声检查
巨大子宫肌瘤、全子宫增大等以及不适宜行经阴道检查的患者,
常用探头频率为2-5MH;
3)经直肠超声检查
适用于处女、阴道痉挛、阴道狭窄与闭锁以及经腹部检查显示
不清的患者,常用探头频率为4-9MHz。
(3) 操作步骤
1)经阴道(经直肠) 检查
妇科超声检查的基本步骤是从阴道外口(肛门)开始,依次检查阴道、宫颈、宫体、右侧卵巢、左侧卵巢;每个部位先做矢状面扫查,再做冠状面等多切面扫查;附件区先扫查右侧,再扫查左侧(详见卵巢及附件区操作步骤)。
2)经腹部妇科超声检查的基本步骤是先做纵切面扫查,再做横切面等多切面扫查;依次观察阴道、宫颈、宫体,附件区先扫查右侧,再扫查左侧。
3)子宫的规范化检查包括阴道、宫颈和子宫体
经腹部超声检查采用仰卧位,经阴道超声检查取膀胱截石位,
经直肠超声检查取左侧卧位或膀胱截石位。
第一步:显示阴道的矢状面
第二步:显示宫颈的矢状切面
第三步:显示子宫体的矢状面、宫体及宫颈的横切面。
观察内容包括子宫的形态、大小及生理性变化;有无异常,其位置、大小、形态、回声特点、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及血流分布情况;必要时测量频谱多普勒的血流参数。
(4) 测量参数
1)测量子宫内膜厚径
在子宫体的正中矢状切面、垂直于子宫内膜中线,测量双层内膜外侧边缘之间的最大厚径;建议以mm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如果存在宫腔积液,应分别测量两个单层内膜厚径;存在宫腔病变时,应记录包含病变在内的内膜总厚度;病变为黏膜下肌瘤时,测量内膜厚度不应包括黏膜下肌瘤;如果内膜与肌层交界面不清楚,应述为“无法测量”
2)测量子宫大小
在子宫体的正中矢状切面测量子宫体的长径和厚径;将探头旋转90°,在子宫角下方、子宫体的横切面测量子宫体的宽径;建议以厘米(cm)为单位。
(5) 采图要求
适当调节深度、聚焦、增益等,清晰显示子宫的各切面。
1)经阴道(经直肠)的子宫超声检查需留取阴道、宫颈的正中矢状切面图、子宫体的正中矢状切面及宫体横切面图像;
2)经腹部超声检查需留取阴道、宫颈和子宫体的正中矢状切面图,留取宫体横切面图像。
2、存图标准
(1)经阴道(经直肠)超声检查
1) 阴道正中矢状切面图,从左至右显示尿道及与之相连的膀胱、 阴道前壁、阴道、阴道后壁和直肠;
2) 宫颈正中矢状切面图,显示宫颈的中线回声;
3) 子宫体正中矢状切面图,显示子宫内膜的中线回声;
4) 在子宫角下方显示子宫体的横切面,显示子宫内膜的中线回声;
5) 异常情况应留取阳性图像及对应的体标或文字标识。
(2)经腹部超声检查
(1)经腹部超声检查
留取阴道、宫颈和子宫的正中矢状切面图及宫体横切面图像
3、报告书写规范
子宫的超声检查报告一般包括以下部分:
(1)基本信息
(2)声像图
(3)超声描述(即超声所见)
1)应包含子宫的位置、形态、大小;
2)子宫肌层的回声是否均匀,有无异常;
3)内膜的厚径、回声有无异常;
4)宫颈及阴道有无异常;血流信号分布有无异常。
(4)超声提示
1)应包含子宫体、内膜、宫颈及阴道有无异常;
2)病变位置(子宫肌层、内膜、宫颈、阴道);
3)病变类型(局灶或弥漫性、囊性或实性);
4)可能的诊断提示及相关建议。
(3)报告模板示例
超声所见(报告正文部分)建议采用描述性形式呈现。
描述性报告一般以文字描述为主,应按检查顺序将所观察内容和测量数据记录在报告中。
正常子宫及双附件报告模板示例:
经阴道(或经腹部)超声所见: 子宫前(中、后)位,形态如常,宫体大小cmxcmxcm, 肌层回声均匀;内膜厚mm,回声均匀(高、等、低回声); 宫颈形态、回声未见明显异常;阴道可显示。 双侧卵巢可见,双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回声。 CDFI: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 超声提示:子宫及双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 |
4、质量控制方案
(1)操作规范的质量控制
应按照以上超声检查规范完成对子宫的超声检查,包括检查前准备、操作步骤、参数测量及标准切面图像的留存;
(2)存图标准的质量控制
采用抽查报告上的附图和工作站存图两种方式进行存图标准的质量控制。
报告存图合格率=抽查报告存图合格例数/总抽查报告例数×100%。
存图合格的标准:
1)仪器调节适当
符合盆腔脏器超声仪器调节的要求,二维超声清晰显示阴道、宫颈及宫体的各切面;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显示脏器及病变的血流分布状态;
2)存图切面标准、齐全;
图像包含体标或文字标识,测量点正确,存储必要的阳性图像和重要的阴性切面。
(3)报告书写规范的质量控制
报告书写合格率=抽查报告书写合格例数/总抽查报告例数×100%。
报告书写合格的标准:符合报告书写要求,基本信息齐全,描述和诊断规范,内容完整,数据和文字无误。
(4)超声诊断符合率
超声诊断符合率=报告期内超声诊断与病理或临床诊断符合例数/报告期内超声报告有对应病理或临床诊断总例数×100%。
在所抽查的子宫超声检查的病例中,将手术确诊病例或同时进行影像学检查(CT、MRI等)的病例规定为有效病例;与手术病理确诊依据或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对照,判断超声诊断正确与否。
(二) 子宫常见疾病超声诊断规范及质量控制
建议用规范化的术语描述正常子宫的声像图表现;用规范化的术语描述子宫发育异常、子宫病变的声像图表现及彩色血流评分;
用规范化的测量方法测量正常子宫及子宫病变的范围
1、子宫发育异常
(1) 子宫不同程度发育不全或缺如
术语 | 定义 | 备注 |
子宫未发育 | 双侧副中肾管缺如,或双侧副中肾 管向中线横行延伸会合时,中途停止发育,无子宫、输卵管形成 | |
始基子宫 | 双侧副中肾管融合后不久即停止发育,子宫极小,多为一实体肌性子宫,无宫腔 | |
幼稚型子宫 | 青春期前任何时期子宫停止发育都可形成,子宫内膜发育不良,宫腔形态狭窄 |
(2)单角子宫及残角子宫
术语 | 定义 | 备注 |
单角子宫 | 一侧副中肾管发育良好且偏向一侧,形成单角子宫,有一侧输卵管、卵巢 与韧带;对侧副中肾管未发育,常伴 有该侧肾脏发育异常 | |
单角子宫合 | 一侧副中肾管发育良好且偏向一侧, | |
并残角子宫 | 形成单角子宫。另一侧副中肾管发育不全,形成残角子宫,残角子宫分三型 ①残角子宫有宫腔及发育的内膜,与对侧的单角子宫腔相通 ②残角子宫有宫腔及发育的内膜,但与对侧的单角子宫不通 ③残角子宫为始基子宫,无宫腔 |
(3)双子宫
术语 | 定义 | 备注 |
双子宫 | 两侧副中肾管发育后完全没有会合,各自发育成子宫和阴道,形成两个单角子宫 |
(4)双角子宫
术语 | 定义 | 备注 |
双角子宫 | 两侧副中肾管尾端大部会合,宫底水平融合不全,形成双角宫底内陷≥1cm |
(5)纵隔子宫
术语 | 定义 | 备注 |
纵隔子宫 | 两侧副中肾管会合后吸收过宫底部形态程出现异常,形成宫腔内纵可为正常、隔,分为完全纵隔和不全纵 平滑、内陷, 隔宫底内陷<1cm | |
①完全纵隔子宫 | 纵隔完全未吸收、达到甚至超过宫颈内口水平,将子宫腔完全分开 | |
②不全纵隔子宫 | 纵隔部分吸收、终止在宫颈内口上方的任何部位,将宫腔部分分开 |
(6)弓形子宫
术语 | 定义 | 备注 |
弓形子宫 | 形成机理类似于纵隔子宫,隔短粗、圆顿,宫底横切面类似纵隔子 |
(7)T型子宫
术语 | 定义 | 备注 |
T型子宫 | 女性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受己烯雌酚暴露,可引起子宫肌层形成收缩带样发育异常,宫腔呈T型; 子宫内膜或肌层损伤也可导致宫腔缩窄呈T型,目前后者更为常见 |
2、子宫内膜形态的评估
包括内膜回声、内膜中线、内膜与肌层交界线
(1)内膜回声
术语 | 定义 | 备注 |
均匀低回声 | 低回声 低于子宫肌层回声 高回声 高于子宫肌层回声 等回声 等于子宫肌层回声 | 以子宫肌层为参照 |
不均匀 | 内膜回声均匀,可见形态规则/不规则的囊性结构 内膜回声不均匀,无囊样结构 内膜回声不均匀,可见规则/不规则的囊性结构 |
(2)子宫内膜中线
术语 | 定义 | 备注 |
线性 | 内膜线平滑呈线状 | |
非线性 | 内膜线不平滑呈波状 | |
不规则 | 内膜线回声中断 | |
未显示 | 内膜线显示不清 |
(3)内膜与子宫肌层的界面
术语 | 定义 | 备注 |
规则 | 交界面清晰 | |
不规则 | 交接面呈不规则状 | |
中断 | 交界面不连续 | |
未显示 | 交界面显示不清 |
(4)宫腔内局灶性及弥漫性病变
术语 | 定义 | 备注 |
弥漫性 | 内膜病变基底>25%的内膜面积 | |
局灶性 | 内膜病变基底<25%的内膜面积 |
局灶性病变分型
术语 | 定义 | 备注 |
有蒂 | a/b<1, a 子宫内膜水平处病变之基底部的最大直径 | |
无蒂 | a/b>1 b 病变最大直径 |
3、子宫肌层
(1)正常子宫肌层
子宫肌层外观大致对称,子宫前壁与后壁的测量值大致相似,
回声均匀,子宫内膜和子宫肌层之间的交界部界限清楚。
(2)子宫肌瘤
1)依据FIG0分类分型及定义
术语 | 定义 | 备注 |
粘膜下肌瘤 | G0 窄蒂,且瘤体完全突入宫腔内, G1 宽蒂,位于壁间的瘤体<50% G2 无蒂,位于壁间的瘤体>50% | |
壁间肌瘤 | 瘤体完全位于肌层内 | |
浆膜下肌瘤 | 瘤体部分或全部突入浆膜下 | |
其他 | 宫颈肌瘤 寄生性子宫肌瘤 |
2)描述内容包括回声、声影、血流分布
术语 | 定义 | 备注 |
回声均匀 | ||
低回声 | 低于子宫肌层回声 | |
高回声 | 高于子宫肌层回声 | |
等回声 | 与肌层回声相似 | |
回声不均匀 | 非均质回声伴有或不伴有囊性区域 | |
声影 | 声衰减产生的伪像 | |
周边血流信号 | 肌瘤周边的环绕血流信号 | |
病灶内血流信号 | 肌瘤内部的血流信号 |
(3)子宫腺肌病
术语 | 定义 | 备注 |
子宫非对称性增大 | 子宫前后壁不对称 | |
子宫球形增大 | 子宫整体增大,前后壁大致对称 | |
栅栏样声影 | 呈扇形分布的声影 | |
肌层囊肿 | 肌层内小的类圆形无回声区,周边回声增高 | |
子宫内膜与肌层分界不清 | 交界面不规则,中段或未显示 |
4、宫颈
术语 | 定义 | 备注 |
宫颈纳囊 | 宫颈腺体的潴留性囊肿 无回声 无血流信号 | |
宫颈息肉 | 宫颈管内界限清晰有蒂 识别蒂的来源有助于 或无蒂的隆起样病变 与子宫内膜息肉鉴别 | |
宫颈癌 | 宫颈占位病变 评估肿物大小 |
5、血流的彩色多普勒评估
1分 无血流信号
2分 少量血流信号
3分 中等量血流信号
4分 丰富血流信号
6.子宫局灶性病变的测量方法
包括子宫内膜病变、子宫肌层病变及宫颈病变
1)在三个垂直平面上测量病变的长径、宽径、厚径,建议以
厘米(cm)为单位;
2)病灶体积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
体积(m³)=d1(cm)xd2(cm)xd3(cm)x0.52
(四)子宫常见疾病超声筛查规范及质量控制方案
1、操作规范
参见“子宫超声检查规范及质量控制方案”。
2、存图标准
参见“子宫超声检查规范及质量控制方案”。
3、报告书写规范
(1)超声描述
用规范化术语描述子宫内膜、子宫肌层及宫颈病变的超声图像;测量子宫内膜的厚径、描述回声类型;测量子宫体的大小(长径、宽径、厚径)及病变的大小(长径、宽径、厚径),描述病变的类型(局灶性或弥漫性)及回声类型(均匀或不均匀),以及病变的血流分布情况或评分。
(2)超声提示
应包含病变部位(子宫体、内膜、宫颈、阴道)、病变的类型(局灶或弥漫性、囊性或实性)、可能的诊断提示及相关建议。
4、质量控制方案
参见“子宫超声检查规范及质量控制方案”和“子宫常见疾病超声诊断规范及质量控制方案”。
二、 卵巢及附件
(一) 卵巢及附件超声检查规范及质量控制方案
1、操作规范
(1)检查前准备
参见“子宫超声检查规范及质量控制方案”
(2)检查技术
参见“子宫超声检查规范及质量控制方案”
(3)操作步骤
1)卵巢及输卵管走行区,输卵管在超声一般不易显示,当盆腔积液较多时,超声有可能显示正常输卵管;
2)附件区超声检查的基本步骤是从子宫横切面开始,依次显示子宫横切面、右附件区和子宫横切面、左附件区;
3)卵巢的扫查包括纵切面、横切面及斜切面,同时观察附件相邻的盆腔结构。观察内容包括:双侧卵巢的形态、大小及生理性变化;
4)附件区有无肿物,其位置、大小、形态、回声特点、血流情况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盆腔有无异常积液;必要时测量频谐多普勒血流参数。
(4)测量参数
应测量三个径线;在卵巢最大长轴切面测量长径,垂直于卵巢长轴测量厚径; 将探头旋转90°,在卵巢最大横切面测量卵巢的宽径;建议以厘米(cm)为单位
卵巢体积(cm3)=d1(cm)×d2(cm)×d3(cm)x0.52
卵巢大小的测量应包括功能性囊肿在内,功能性囊肿应单独测量 大小,以厘米(cm)为单位。
(5)采图要求
1)适当调节深度、聚焦、增益等,清晰显示卵巢的各切面;
2)经阴道及经腹部超声检查,当图像清晰显示卵巢结构, 留取卵巢长轴图像。
2、存图标准
(1)双侧卵巢长轴切面,或一张图双幅图像;
(2)异常情况应留取阳性图像及体标或文字标识。
3、报告书写规范
参见“子宫超声检查规范及质量控制方案”
(1)超声描述
应包含双侧卵巢及附件区显示是否满意,卵巢的大小及形态;
附件区病变的大小、形态,病变的回声类型及血流分布,以及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等。
(2)超声提示
1)未发现异常,提示双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
2)发现异常,提示病变位置、病变类型(囊性、实性或囊实性),可能的诊断提示以及相关建议。
(3)报告模板示例
超声所见(报告正文部分)建议采用描述性形式呈现。
描述性报告一般以文字描述为主,应将所观察内容和测量数据记录在报告中。
正常描述性报告模板示例参见“子宫超声检查规范及质量控制方案”
4、质量控制方案
1)操作规范的质量控制参见“子宫超声检查规范及质量控制方案”;
2)报告书写规范的质量控制
参见“子宫超声检查规范及质量控制方案”;
3)超声诊断符合率
同子宫部分。在所抽查的卵巢及附件区超声检查的病例中,将手术确诊病例或同时进行影像学检查(CT、MRI等)的病例规定为有效病例;与手术病理确诊依据或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对照,判断超声诊断正确与否。
(二) 卵巢及附件区常见疾病超声诊断规范及质量控制
建议用规范化的术语描述正常卵巢及附件区的声像图表现
用规范化的术语描述卵巢及附件区病变的声像图表现及彩色血流评分,用规范化的测量方法测量正常卵巢及附件区病变的范围
基本术语及定义
术语 | 定义 | 备注 |
卵泡 | 育龄期女性,直径≤3cm的 | 壁薄、光滑,圆形或卵圆形, |
单纯囊肿 | 无回声,无血流信号 | |
黄体 | 排卵后形成的厚壁囊肿,可无典型囊性成分, 直径≤3cm,可伴有周边环状 血流信号 | 可无典型囊性成分,表现为 卵巢内的低回声区,周边可有血流信号 |
囊肿 | 含液结构,内容物无血流信号,可为无回声或有内部回声 通常后方回声增强 | 可以是生理性,或为病理性 |
实性 | 有组织样回声的结构,与正常卵巢实质或正常子宫肌层回声相 比定义为高回声、等回声和低回声 | 以下情况不认为是实性成分 1) 皮样囊肿内的高回声结构,无血流信号 2) 血凝块或粘液 3) 分隔 4) 囊壁不规则增厚,厚径<3mm 5) 正常卵巢实质 |
单房囊性病变 | 无实性成分,可有不完整分隔,囊壁可不规则增厚, 厚径<3mm,可有内部回声 | 单纯囊肿是单房囊性病变的一种,薄壁、光滑、无回声,内部无其他结构、后方回声增强 ;绝经后单纯囊肿最大径≤lcm |
单房囊实性病变 | 有实性成分,囊壁或分隔(不完整)不规则增厚,厚径≥3mm | |
多房囊性病变 | 无实性成分,至少有1个完整分隔,囊壁或分隔厚径<3mm | |
多房囊实性病变 | 有实性成分,至少有1个完整分隔,囊壁或分隔不规则增厚,厚径≥3mm |
2.实性病变相关术语及定义
(1)外缘
术语 | 定义 | 备注 |
光滑 | 实性病变外缘光滑 | |
不规则 | 实性病变外缘不规则或不光滑 | 分叶状的外缘为不规则 |
(2)内部回声
术语 | 定义 | 备注 |
低回声、等回声、高回声 | 低于、相似、高于正常卵巢实质或子宫肌层回声 | |
钙化 | 伴声影的强回声 | |
声影 | 声衰减产生的伪像 | 多见于钙化或纤维瘤 |
3.囊性病变相关术语及定义
(1)内壁
术语 | 定义 | 备注 |
光滑 | 内壁光滑 | |
不规则 | 内壁有不完整的分隔,囊壁或不完整分隔厚径<3mm | |
囊壁钙化 | 壁内弧形或片状强回声可伴有声影 |
(2)内部回声
术语 | 定义 | 备注 |
无回声 | 内部没有回声 | |
高回声成分 | 高于正常卵巢实性回声 常用于描述皮样囊肿或 的成分,但没有声影 | 多见于内膜异位囊肿 内膜异位囊肿 |
磨玻璃样或均匀弱回声 | 囊内均匀分布的回声 | 多见于内膜异位囊肿 |
散在低回声 | 囊内不均质分布的回声 | |
液体分层征 | 由不同成分构成的液平面, 液平面两侧的回声不同 | 多见于不同阶段或皮样囊肿的脂液分层 |
(3)分隔
术语 | 定义 | 备注 |
完整 | 与两侧囊壁相连的隔样结构 | |
不完整 | 分隔不连续,仅与一侧囊壁相连 | |
厚分隔 | 厚径>3mm的分隔 | |
薄分隔 | 厚径≤3mm的分隔 |
(4)实性或实性回声样成分
术语 | 定义 | 备注 |
乳头状突起或结节 | 囊壁或分隔局部隆起的 厚径≥3mm | 需记录乳头状突起或结节的数量;囊壁或分隔局部隆起的厚径<3mm,为囊壁或分隔的不规则增厚 |
规则的实性成分 | 囊内实性成分的边缘是规则的 | |
不规则的实性成分 | 囊内实性成分的边缘或实性成 分内囊性区域的边缘不规则 |
(5)皮样囊肿
术语 | 定义 | 备注 |
高回声伴声影 | 高回声成分后方伴有声衰减 | |
点、线状回声 | 点状及线状高回声 | |
球形高回声 | 球形高回声呈漂浮状,可伴有声影 | 相对少见 |
(6)出血性囊肿
术语 | 定义 | 备注 |
网格样改变 | 相互交织的纤细线样结构 | 较分隔纤细、呈网状 |
回缩血凝块 | 边缘成角或呈凹陷形的高回声成分,无血流 |
4、血流相关术语及定义
(1)血流分布
术语 | 定义 | 备注 |
周边血流 | 病变边缘的血流 | |
内部血流 | 实性部位或隔上的血流 |
(2)血流评分
主观地评估整个病变的血流的丰富程度,包括壁上及病变内部。
1分:无血流
2分:少量血流
3分:血流较丰富
4分:血流丰富
5.卵巢及附件区病变的测量方法
(1)单一最大径线 病变最大长轴的测量值
(2)病变大小的测量 在病变最大长轴切面,测量长径和厚径;转动探头90°,测量宽径;用公式(d1xd2xd3x0.52)计算病变的体积。
(3)实性成分的最大径 实性成分最大长轴的测量值
(4)直肠子宫陷凹积液测量
垂直子宫直肠窝,测量最大深度
以上测量值,建议以厘米(cm)为单位
(四)卵巢及附件区常见疾病超声筛查规范及质量控制方案
1、操作规范
参见“卵巢及附件超声检查规范及质量控制方案”。
2、存图标准
参见“卵巢及附件超声检查规范及质量控制方案”。
3、报告书写规范
(1)超声描述
用规范化术语描述卵巢及附件区病变的超声图像,描述卵巢及附件区病变的大小(长径、宽径及厚径),描述病变的类型(囊性或实性、单房或多房、缘及内壁、分隔、是否有乳头或结节样突起、实性成分的回声等)、病变与子及周围脏器的关系,血流分布等。
(2)超声提示
应包含病变位置、病变类型(囊性、实性或囊实性),可能的诊断提示以及相关建议。
4、质量控制方案参见“卵巢及附件超声检查规范及质量控制方案”和“卵巢及附件区常见赛病超声诊断规范及质量控制方案”。